9月3日上午,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和阅兵仪式在北京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根据学校党委统一部署,广大师生集中在报告厅、多媒体教室、自习室等地,第一时间通过网络、电视、广播、新媒体平台等多种渠道收听收看大会实况,纷纷表示要弘扬伟大抗战精神,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向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辉彼岸奋勇前进。









校长 秦方奇:观看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纪念大会和盛大阅兵仪式后,心潮澎湃。八十年前,中华儿女用血肉之躯铸就民族独立的丰碑,形成伟大抗战精神,这既是民族复兴的精神火种,也是新时代教育人矢志前行的力量源泉。如今,阅兵仪式上,东风导弹、隐形战机、无人装备等大国重器的亮相,彰显着国防自信和科技实力,也映照着从积贫积弱到国富兵强的伟大跨越。这胜利来之不易,是无数先烈用血肉之躯换来的民族独立与尊严,更是新时代教育人肩上的使命召唤。
职业教育是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劲引擎,肩负着为中国智造、科技强国提供人才支撑的重要责任。作为一所软件特色鲜明的职业院校,我们不仅要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让他们在数字浪潮中乘风破浪,更要在立德树人的沃土中厚植家国情怀,激发青年以匠心报国、以智慧兴邦的使命感,保卫国家数字安全、网络安全、网络主权的责任感。软件技术是数字中国的坚固基石,我们要引导学生在键盘跃动和代码编织间,书写属于强国的时代篇章。
新时代的爱国主义教育,不只是铭记历史、敬仰英雄,更要启迪青年以责任与创新担当国家未来。学院将持续推动红色文化、职业精神与专业课程深度融合,让“德技并修”成为育人的底色,培养既有精湛技艺、又有家国胸怀的创新型人才。
纪念是为了前行,缅怀是为了奋进。我们将以此次盛大阅兵仪式为冲锋号,勇担职业教育使命,为数字中国、智慧社会建设培养更多软件精英,为党和国家的伟大复兴贡献坚实力量。
党委书记 孙振营:烽火虽远,家国情怀却如璀璨星辰,永驻华夏儿女心间;盛世如歌,强国有我的时代强音,正激励着吾辈砥砺前行。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的庄严时刻,我心潮澎湃,思绪万千。那段血与火交织的历史,是中华民族刻骨铭心的记忆,更是激励我们奋勇前行的强大动力。
抗战胜利雄辩证明,坚决捍卫祖国统一、实现民族复兴,是全体中华儿女的坚定意志和神圣使命。艰苦奋争、自立自强,我们赢得了民族独立与尊严;守护和平、开创未来,我们深知和平的珍贵与责任的重大。
坚持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是我们战胜一切艰难险阻的根本保证。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进一步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才能确保我们在复兴之路上行稳致远,坚定不移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
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肩负着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神圣职责。郑州软件职业技术学院坚决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将学习成果转化为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的实际行动。做好新时代青年爱国主义教育,让爱党爱国的种子在青年心中生根发芽,引导他们铭记历史、为国建功。
我们要培养的,是社会主义合格接班人,是能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在人工智能飞速发展的今天,激励青年学子以精湛技艺服务国家战略、以创新创造助力民族复兴是我们的历史责任和光荣使命。
让我们铭记历史、开创未来,团结一心、砥砺前行,共同书写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壮丽篇章!
人工智能学院院长、党总支书记 王巍:晨曦映照天安门,三军列阵,铁甲生辉。2025年9月3日,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阅兵隆重举行。作为人工智能学院党总支书记、院长,我全程屏息观看,既为大国雄姿心潮澎湃,更从使命维度思考着学院党建与育人工作的方向,内心满是震撼与笃定。
徒步方队步伐铿锵,装备方队阵列森严,空中梯队呼啸而过。此次阅兵编设45个方(梯)队,按实战化模块编组,涵盖陆上作战、海上作战、防空反导、信息作战、无人作战等七大群组。无人智能、网电攻防、高超精打等新型装备首次亮相,彰显我国军事科技之飞跃与国防现代化之成就。大国利剑,不怒自威;和平守护,于斯为证。
身为学院党总支书记,阅兵式中蕴含的 “初心力量” 让我备受触动。80 年前,无数共产党员冲锋在抗日救亡一线,用生命诠释 “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 的初心;如今,三军将士以整齐的队列、昂扬的姿态昭示 “守护和平、捍卫复兴” 的决心,这正是初心使命的赓续传承。回到学院党建工作中,我们更要把这种 “红色基因” 融入党组织建设:通过开展 “抗战精神进支部” 主题党日活动,组织师生党员重走抗战旧址、研读英雄事迹,让党员在历史感悟中强化责任担当;通过建立 “党建 + 科研” 攻坚小组,引导党员教师带头攻克人工智能领域 “卡脖子” 技术难题,把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转化为推动科技育人的实际成效。
作为学院院长,阅兵式中的 “科技元素” 更让我明晰了育人职责。高职教育的使命,就是为国家培养 “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 的技术技能人才。当前,我国人工智能产业正处于高速发展期,既需要顶尖科研人才突破理论,更需要大量一线技术人才落地应用。今后,学院将以阅兵式展现的 “科技自信” 为指引,一方面优化专业课程体系 —— 在《人工智能应用技术》等课程中融入 “科技报国” 案例,让学生明白所学技术不仅是谋生技能,更是服务国家战略的 “工具”;另一方面深化产教融合,联合行业龙头企业共建 “智能装备实训基地”,模拟真实场景培养学生的实操能力,努力让每一位毕业生都能成长为支撑我国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的 “螺丝钉”,为实现科技强国、制造强国贡献高职力量。
80 年岁月流转,从苦难走向辉煌;80 载初心如磐,从奋斗迈向复兴。这场大阅兵不仅是一次精神的洗礼,更是一次使命的召唤。作为人工智能学院的负责人,我将带领全院师生以抗战精神为魂、以科技育人为本,把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融入党建与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为培养更多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人工智能领域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贡献全部力量。
基础教学部主任、电商学院院长、艺术学院院长、基础教学部党总支书记 胡银着:今日学校组织观看抗战胜利80周年大阅兵,深感震撼与自豪。阅兵式上,整齐的方阵、先进的装备,彰显着国家的强大,而抗战老兵们那坚定的眼神和颤抖的军礼,更是让我内心久久不能平静,也让我对职业教育的使命有了更深的思考。
阅兵是对历史的铭记,更是对未来的期许。抗战精神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其核心是爱国主义,它包含着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担当意识,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这些精神正是我们通识教育中应着力培养学生的关键素养。
在通识教育中,我们要将抗战精神融入课程体系,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和社会责任感。例如,在“大学语文”课程中,我们可以通过讲解抗战时期的文学作品,让学生感受那段艰苦卓绝的岁月里,文人墨客们以笔为剑,抒发的爱国之情和民族气节。在“思政”课程中,详细讲述抗战历史,让学生明白今天的和平来之不易,激发他们的爱国热情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学习的动力。同时,我们还可以结合专业课程,将抗战精神中的创新精神、奋斗精神等融入其中,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和工匠精神。比如,在理工科专业课程中,强调抗战时期我国科技工作者在艰苦条件下勇于创新、攻克难关的精神,鼓励学生在专业学习中勇于探索、不断进取。
此外,我们还要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感受抗战精神的力量。可以组织学生参观抗战纪念馆、烈士陵园等红色教育基地,让他们在实地参观中,直观地感受历史的厚重和先烈们的伟大。还可以开展志愿者服务活动,让学生在服务社会中,传承和弘扬抗战精神中的奉献精神和担当意识。比如,组织学生到社区、养老院等地开展志愿服务,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关爱他人的意识。
作为基础教学部主任,我深知自己肩负着重要的责任。我要带领全体教师,不断探索和创新通识教育的方法和途径,将抗战精神和爱国主义教育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同时,我也要加强自身的学习和修养,不断提高自己的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能力,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贡献自己的力量。
本次抗战胜利80周年大阅兵不仅是一场视觉盛宴,更是一堂生动的爱国主义教育课。它让我们更加坚定了将通识教育与爱国主义、抗战精神相结合的决心。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以更高的标准、更严的要求,努力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让抗战精神在新时代绽放出更加耀眼的光芒,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奠定坚实的人才基础。
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党总支书记王艳芳:9月3日上午9时,马克思主义学院组织全体教师认真收看了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在天安门广场和长安街举行的盛大阅兵仪式。壮观的场面使我倍感震撼,感触良多。
空中护旗梯队,由多型直升机组成多个编队,以护卫旗帜、编成字符、悬挂标语等方式,体现了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国家日益繁荣昌盛、军队不断发展壮大,向全世界昭告正义必胜、和平必胜、人民必胜的伟大真理。战旗方队,代表了浴血于抗日烽火的功勋荣誉。从无数英雄和众多功勋荣誉旗帜中,区分不同时期、不同地域、不同部队,遴选具有典型意义的旗帜,由所在单位官兵擎旗受阅,寓意着伟大的抗战精神接续传承,人民军队无畏艰难、奋勇直前。装备方队,按照实战化联合编组,编陆上作战群、海上作战群、防空反导群、信息作战群、无人作战群、后装保障群和战略打击群等,充分展示我军制胜现代战争的强大能力。
这次阅兵不仅仅是一次军事力量的展示,更是一次对历史的回顾与致敬,是一次对民族精神的传承与弘扬。它让我们看到了我国在国防建设和军队现代化方面取得的成就,也让我们更加坚定了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的决心。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人民在抗日战争的壮阔进程中孕育出伟大抗战精神,向世界展示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
马克思主义学院的思政课教师担负着青年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光荣使命,我们将和学生一起深刻领会伟大抗战精神的丰富内涵,深入把握伟大抗战精神的时代价值,把抗战精神贯穿在思政课教学过程中,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新征程上大力弘扬伟大抗战精神。
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就是要在新时代继承和弘扬伟大抗战精神,以精神之光照亮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大征程,夺取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新胜利,书写历史伟业的壮丽新篇章,交出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无愧于先辈的优异答卷!
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 张世英:这是一场铭记历史的庄严盛典。80 年前,中国人民经过长达 14 年艰苦卓绝的斗争,终于取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这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反抗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斗争,这场胜利来之不易,是无数先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九三阅兵,让我们再次回望那段苦难与辉煌交织的历史,铭记那些为了国家和民族的尊严而英勇献身的先烈们,他们的精神将永远激励着我们前行。
当激昂的军乐在广场上空奏响,当整齐的步伐如惊雷般震撼大地,这场盛大的阅兵仪式,早已超越了一场视觉盛宴的范畴,成为一次直击心灵的精神洗礼。每一个画面、每一个瞬间,都像一枚深刻的烙印,镌刻在我的记忆里,让我对祖国的热爱与自豪,在那一刻变得无比具体、无比浓烈。当徒步方队迈着铿锵有力的步伐走过时,我看到的不只是统一的着装、标准的动作,更是一代代军人传承不息的信仰与担当。他们眼神坚毅,身姿挺拔,每一步都踩在祖国的土地上,也踩在亿万国人的心上。从年轻战士朝气蓬勃的面庞,到老兵方阵饱含沧桑却依旧坚定的神情,时光在这里交叠,诉说着中国军人 “若有战,召必回” 的忠诚誓言。那整齐划一的步伐,不是简单的动作重复,而是无数个日夜刻苦训练的成果,是军人对使命的敬畏,对人民的承诺。看着他们,我忽然明白,我们如今安稳的生活,不是凭空而来,而是这群最可爱的人用青春、汗水甚至生命守护的结果。
装备方队的登场,则让我真切感受到了祖国日新月异的科技实力与国防力量。一辆辆新型坦克、一枚枚先进导弹、一架架翱翔蓝天的战机,这些曾经只在新闻中听闻的 “国之重器”,此刻以磅礴的气势展现在眼前。它们不再是冰冷的钢铁,而是祖国强大的象征,是维护和平的底气。记得当无人机方阵掠过天空时,现场响起了阵阵欢呼,那欢呼里,有对科技突破的赞叹,更有对祖国未来的信心。从过去的 “小米加步枪” 到如今的现代化国防体系,祖国的每一次进步,都凝聚着无数科研工作者的心血,凝聚着整个民族的智慧与奋斗。这让我深刻认识到,只有国家强大了,我们在国际舞台上才有话语权,人民的幸福生活才有最坚实的保障。
除了震撼与自豪,阅兵仪式更让我感受到了一种强烈的民族凝聚力。当五星红旗冉冉升起,当全场共同高唱国歌,那一刻,无论身份、年龄,所有人都沉浸在同一种情感里 —— 对祖国的热爱与祝福。我看到视频中老人热泪盈眶,看到孩子们挥舞着小国旗,看到年轻人举起手机记录下这庄严的时刻。这种不分你我、万众一心的场景,让我懂得,中华民族之所以能在历经风雨后依然屹立不倒,正是因为我们有着深厚的民族情感和强大的凝聚力。这种力量,能让我们在面对困难时携手共进,在追求梦想时勇往直前。
阅兵仪式结束后,我的心情久久无法平静。它不仅让我看到了祖国的强大,更让我思考自己肩上的责任。作为新时代的一员,我们或许无法像军人那样守护边疆,无法像科研工作者那样攻克技术难关,但我们可以在自己的岗位上脚踏实地、努力奋斗。无论是学生认真学习知识,还是上班族勤恳工作,都是在为祖国的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祖国的强大,不是一句口号,而是需要每一个人用实际行动去铸就。
这场阅兵,是一次对历史的致敬,更是一次对未来的宣誓。它让我们铭记过去的艰辛,珍惜当下的幸福,更激励我们为了祖国的明天而不懈奋斗。作为高校思政教师,我肩负着培养下一代的重要使命。我将以此次阅兵式为契机,把阅兵中展现出的爱国主义精神、奋斗精神、团结精神等融入到日常的教学中,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让他们明白自己作为新时代青年的责任和担当,激励他们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学习、拼搏奋斗。
辅导员 房国磊:作为一名高校辅导员,观看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纪念活动,我深感这不仅是一次历史的回望,更是一场深刻的思想洗礼与精神淬炼。这场庄严的纪念让我更加明晰了自身肩负的育人使命与时代责任。
八十年过去了,历史的回声依然振聋发聩。抗日战争是中华民族凤凰涅槃、浴火重生的伟大史诗,也是世界正义力量共同抗击法西斯黑暗的重要篇章。在这场关乎民族存亡的斗争中,中华儿女展现出的爱国主义精神、民族气节和英雄气概,构成了我们民族精神谱系中最为绚丽的篇章。作为教育工作者,我深刻意识到,这些宝贵的精神财富正是当代青年理想信念教育最生动、最深刻的教材。
纪念历史是为了更好开创未来。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新征程上,高校肩负着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使命。作为辅导员,我们更要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历史,深刻理解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的中流砥柱作用,真切感受先烈们用生命铸就的爱国情怀与民族气节,将抗战精神转化为刻苦学习、奋发成才的实际行动。
新时代的青年学子虽然没有经历过战火硝烟,但同样面临着具有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我们要引导学生从抗战历史中汲取精神力量,树立远大理想,锤炼过硬本领,将个人成长融入国家发展大局,成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这是我们作为教育工作者的责任,也是对历史最好的纪念与致敬。
人工智能学院 2024级软件技术2班 金雨琦:2025年9月3日,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阅兵仪式在北京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仪式伊始,端门前,各国外方嘉宾相聚,合影留念,这一幕传递出友好交流、共筑和平的信号,彰显着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开放与包容,也体现出世界对这场盛会的关注与期待。
“四万万人齐蹈厉,同心同德一戎衣。”回望那段烽火岁月,无数中华儿女浴血奋战,取得了近代以来中国抗击外敌入侵的第一次完全胜利,谱写了一曲气壮山河的爱国主义壮歌,至今余音不绝,催动奋进力量。“历史是最好的,也是最好的清醒剂。”新时代青年干部要在新的历史时期把握时代脉搏、肩负时代重任、抓住时代机遇、创造时代伟业,从“历史钟声”听“奋进强音”,奏响新时代新征程的“强国之声”。
当国歌奏响,镜头转向老兵,那一枚枚勋章在阳光下熠熠生辉,它们是荣誉的象征,更是无数浴血奋战、保家卫国岁月的见证。老兵们脸上岁月的痕迹,刻满了故事,那是对往昔艰苦卓绝战斗的铭记,也是对如今和平生活的珍视。看着他们,我不禁热泪盈眶,是他们用青春与热血,为我们换来了如今的安稳与幸福,他们是真正的英雄,值得我们永远敬仰与缅怀。
当铿锵有力的脚步声踏响长安街,当威武雄壮的装备方阵缓缓驶过,我的内心被一种难以言喻的激动与自豪填满。这场阅兵不仅是对历史的庄严致敬,更是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有力宣告。
历史的回响在此刻激荡。80年前,中国赢得了近代以来反抗外敌入侵的第一次完全胜利。阅兵过程中,各支受阅部队依次登场,展现出无与伦比的风采与力量。首次亮相的军事航天部队、网络空间部队、信息支援部队、联勤保障部队等新型作战力量的亮相,让人眼前一亮。它们代表着中国军队在新时代的现代化发展成果,彰显着我国国防科技与军事战略的不断创新突破,是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的坚强后盾,让我们看到了一支适应未来战争、能打胜仗的现代化军队。今天的盛大阅兵,正是对无数先烈的最好告慰——他们梦想的新中国,正以昂扬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这场阅兵,不仅是中国军队实力的展示,更是国家繁荣昌盛的缩影。它让我们为祖国的强大而自豪,也让我们深知,如今的和平来之不易,是无数人默默守护的结果。作为新时代的一员,我们应铭记历史,致敬英雄,更要以饱满的热情与昂扬的斗志,为祖国的未来贡献自己的力量,让祖国更加繁荣富强,让和平的阳光永远照耀大地。
70分钟的阅兵仪式短暂而震撼,却在我心中刻下永恒印记。作为新时代青年,我们既是历史的见证者,更应是未来的开创者。从先辈手中接过的,不仅是繁荣盛世,更是"铭记历史、珍爱和平、开创未来"的使命担当。让我们以此次阅兵为新起点,将感动化为行动,用奋斗书写无愧于时代的青春华章!
文图/各党总支
审核/李继川